查看原文
其他

【招募】触摸想象——线上创作工作坊

触目Tactileye 触目Tactileye 2022-05-06


【【【报名信息见文末】】】

本文总编:午庚

作者:午庚、小河、Bob、Tony Yet、夏磊蕾

海报:夏磊蕾


自然舞动(Amerta Movement)里有一个基础身体练习:在持续动态中寻找“停顿”。这样的“停顿”很像一个十字路口,让人有机会重新阅读自己的内在体验和外部环境,等待新的动机升起,选择下一步方向。有时我们自以为流动通畅,直到停顿,才察觉身体是否晃动,或只是沉浸在动作惯性里。


一旦我们不再把“看见”视为理所当然,就像在视觉惯性的世界获得“停顿”,这时我们重新接收到什么信息?“世界”和“我”会有什么变化?就在你阅读这篇推文的现在,有没有注意到手机的重量、触屏的质感、皮肤的温度和身上衣服的舒适度?今天的鞋底是薄是厚?路面踩起来如何?


触感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一直存在、持续发生,却很少被意识到。


01


触觉的世界

是一个“直接在场”的世界


-哲学家赫尔德-


你是不是早已习惯公共场合中各种“禁止触摸”的提醒?你知道其实我们从小都是触觉生物吗?还在妈妈肚子里就会触摸自己或子宫壁。出生后需要6-8个月发展视力,就靠摸爬在模模糊糊的世界中探索空间,通过不断触摸认识已经用嘴唇和口腔知道的东西。但随着成长,这种经验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更别说去想象失去触感会如何了(其实可以想想牙医给你打完麻药后的嘴唇)。


美国神经学家奥利佛·萨克斯(Oliver Sacks)在《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中记录了一个因为急性神经炎失去躯体感觉的病患。她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动,却感觉不到地板、手中握着的东西甚至手本身。以至于做任何动作,哪怕简单到坐起来、拿刀叉,都必须集中注意力,像监控操作机器一样监控操作自己的身体,就像“灵魂和肉体分家了”。


失去触感不仅是失去对周遭事物的感受,甚至也失去”我“的存在,失去”我“与”世界“的连接。正是触觉的这种在场感与连接感成为触摸式戏剧实现的基础。


如果有一天我失明了,要怎么看动画和电影呢?如果电影就是通过 “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故事,那我们凭什么不可以跳过 “看” 这个步骤,直接感受故事?有了这样的想法,磊蕾开始尝试将电影转译成一场“按摩”,诞生了第一部触摸式戏剧《哪吒闹海》。

触摸式戏剧《哪吒闹海》及道具


毫不夸张的说,虽然被蒙着眼,但整个过程比你坐在山寨景区 17D 影院的震动喷水椅上所体验到的要身临其境多了,试过的人反馈:就像被打了一顿,对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除了“挨打”,触觉可以创造更多互动吗?


当然可以。至少可以打麻将。

《触摸麻将》对决现场及触摸物本尊


近期雅欣和磊蕾就在成都A4美术馆驻地并创作了《触觉麻将》。可以理解成一个蒙眼桌游:它沿用本地麻将规则,只不过要想打败其他玩家胡牌就不仅仅靠手气了,必须祭出想象力!毕竟你只能靠出牌人说他/她的牌“感觉像是什么”来判断自己要不要碰对子,可能打完一圈你对“自摸”的理解就不一样了。


无论触摸式戏剧还是桌游,其实都暗含了所有触觉艺术会遇到的问题:触觉如何激发想象力?触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传达或对话?我们创作用道具基本都来自日常生活,也便于任何对触觉感兴趣的人随时开始自己的探险。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你平常出门的必经之路“摸”起来怎么样?你觉得不用看都知道东西放哪儿的房间“摸”起来还熟悉吗?生活中有哪些你依赖视觉时不曾留意的材质触感,或它们令你惊奇的新面向?现在的你还能像婴儿刚来到世界一样对自己和周围好奇吗?


02


创造新事物

并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唯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才会发现

原来它包含了全世界


-形体戏剧奠基人雅克·勒考克-


我们不会陌生在绘画与雕塑中“看到”触感:

扬·凡·埃克《卡农的圣母》与贝尼尼《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局部

达利《永恒的记忆》


1980年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为蒙特医院儿童心理诊所制作了一系列触摸板,并测试触觉的色彩联想。他一直感兴趣于触觉想象力、触觉记忆的探索,在《触摸与想象》这本书中追溯过自己之前的触觉艺术,记录了大量他和艺术家朋友们做的触觉实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遮断视觉,意图减少视觉对触觉的干扰,史云梅耶则强调他有意不把艺术家为盲人创作的作品包括进来,原因是他关注的恰恰是触视关系。在恢复动画电影拍摄后,触觉经验也确实被他大量运用于视听艺术创作。

史云梅耶触摸板(tactile plates)及色彩联想

动画电影《对话的维度》1982


其实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手指受震动就会在视觉区或听觉区出现脑部活动。我们日常都有听音乐忍不住手舞足蹈的经验,一些特定声音如英/德语元音、梵文种子音更被认为可与身体内部共振,雕刻家高村光太郎形容听音乐是”打遍“全身;紧张/恐惧时我们还会察觉到血液流动、毛孔开缩或内脏感觉。触感不仅仅来自皮肤,也不只在触摸时发生,它联动不同感官,也连接我们内在体验与外部世界。正如《触觉不思议》里所说:其他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或甚至语言、记忆等高阶认知功能,都会和触觉结合,生成独一无二的触感印象。


有这种充满关联的生理基础,触感也常常让人觉得处于一种说不清楚的聚合地带。但谁又能断定“说不清楚”不好呢?说不定正好用来创造。就像在触感地图试验中,我们要求参与者拍照触摸物并记录基本触感与联想/想象,过程中大家都发现汉语形容触感的词十分有限。比如”光滑的“,虽然我们可以摸出不同程度、质感的光滑,却很难一一说明。不像对待熟悉的视觉:比如用藤黄、石黄、鹅黄、姜黄、金粉等命名细分黄色。我们能发明词汇来形容触感吗?

设计师阿部雅世2015年就在德国白湖艺术学院开展过一次三天的声音-触觉工作坊,和参与者们一起触摸各种材质,用拟声词来描述,创作出一套《触觉词典》。

用拟声词描述各种植物材料的触觉词典


在前辈基础上,午庚和磊蕾也打算组织一次和声音有关的触觉词典工作坊,在创作触词的基础上,融合触目本身的触觉剧经验创作一套情节文本。


约翰·凯奇(John Cage)曾说,我们必须越过边界;我们必须经历无聊的过程,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总是觉得某个东西必须在面前移动,才能激起我们的兴趣。然而,不要移动,静下来,屏住自己的呼吸,然后进行观察,你会体验到截然不同的东西。你的意识会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运转。这其实和我们的视觉习惯相似,当我们不再满足于”看见了”就是“知道了”,不再满足于捕捉甚至囤积更多信息,会发生什么?


有意思的是史云梅耶在触感研究中一再提到“内在视觉”(inner vision),印尼动态冥想系统里也有个类似说法叫“内部舞台”(inner stage),都可以理解成我们接收外在信息生成的内在图景。那这个内部舞台可以有多大呢?


装进整个宇宙。


03


你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你自己


-导演玛雅·德伦-

你小时候玩过传声筒吗?能想象用它传送触感吗?以庆应大学南泽孝太教授为首的研究者们一起开发了“Techtile Toolkit”(触感传送工具组):由家用游戏机、麦克风等常见电子用品上拆下的硬件组装而成,让你通过手中空杯即时感受到另一端纸杯注入汽水的触感。听起来是不是像魔法一样?如果触感可以这样物理传递,那主观的、情感的、心理的印记可以吗?

Techtile Toolkit和传感弹珠滚动试验


我们的身体就像个储存器,储存着图像、梦境、恐惧、记忆、联想、语言和能量。但身体又不像意识那么具有时间观念,很可能一个当下不经意的触摸就穿越回遥远童年隐秘的角落。



现场行为互动中的情感雕塑

桌上的每个触摸物(雕塑)其实都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包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参与者戴上眼罩,因为视觉遮断而被迫暂时离开自己的审美判断,无法关心造型,只能专注于手中触感。当然不会有谁摸出原话,但有趣的是,无论这些雕塑多抽象,情感多主观,参与者写下的描述多少都在反应原话,不是反应语意,而是经由作者双手留下的情感痕迹。


除了双手,如果我们用身体不太常用的部位(脸颊、背部、脚掌)去触摸周遭事物会有什么感觉?改变触摸的时间或速度会发生什么?我曾在光脚带动身体进入快速旋转跳跃状态时,感到卧室瓷砖地板变成野地;在极度缓慢的移动中感觉空气接触皮肤的密度变化:有时是水,有时凝固坚硬。


正因为触感如此主观、如此复杂,让基于触觉的探索给了我们无限延展的空间。我们对触摸的意识,对触感的激活,实际是在存在(being)上,而不是对象上做功课。也因为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得以把自己作为方法,一起冒险、一起改善过程的质量,而不必动摇个人特质。


就像泽宇因为对信息障碍和行动受阻的切身体会,长期关注“残障议题”,却发现原来“残”与“障”可能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当我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当我们遇到不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当我们情感受阻、表达被限时……看起来特定的障碍有时却是广泛的事实,泽宇因此发起和创作了“身体受限”主题工作坊。受限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否把功能性障碍当做一种创造性表达?

身体受限工作坊现场

触觉在线

这次二十面体、灵感买家俱乐部和触目Tactileye一起发起持续8周的触摸想象工作坊。邀请对触觉研究、触觉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玩。工作坊会围绕6个概要的主题推进,每周进行一次研讨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每个人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其他伙伴一起创作,促成不同城市参与者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


每位参与者会收到一份由触目和二十面体整理的纸质阅读材料。我们也列出了一些推荐学习资源和创作计划。不过更多学习和创作的内容是开放的,是未知的,是取决个人的。我们还设计了作品流动计划,为了让参与者更有动力的去创作,也更直接的通过作品获得灵感。


和之前「重返全球概览现场」工作坊(点击左侧链接阅读工作坊推文)类似,我们只有一个大概框架,避免过于细致的安排。我们尽量少做事情,用浇灌和培育的心态,捕捉涌现的可能性,并帮助其发生。


 

主题

学习/研究的可能性

aka 阅读材料

感知的训练法

 

通过东方宗教传统和当代训练体系,让感知清晰明澈。

佛教的基本方法

费登奎斯方法

亚历山大技巧

瑜伽与接触即兴

《Ear Cleaning》

《瑜伽之心》

《瑜伽與動禪》

《Bodystories》

……

具身认知

 

身体和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情绪、决策和行动。

《荒野中的认知》

《身体从未忘记》

《象与骑象人》

《触觉不思议》

包豪斯的触觉训练基础课

 

在入门训练之中,包豪斯的学生主要通过触觉感官来感知材料。这些训练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也并非出于实用的建造目的,而是为了唤醒人的认知与表达,提升对材料属性、结构认识的敏锐度。

包豪斯课程体系

《新视觉:从材料到建筑》

《运动中的视觉》

Anni Albers 的文章

 

史云梅耶的触觉艺术——《触摸与想象》


从1974年到1983年,捷克导演杨史云梅耶与超现实主义者小组致力于探索想象与触摸感知之间的关系。他写了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实验,Hmat a Imaginace(触摸与想象),并制作了五份全由触觉引导的封皮的复本


 

《触觉与想象》

超现实主义

触觉与精神分析

触目的创作与研究

 

 

触目的之前的研究

工作坊参加者交流关于触摸作品的体验以及创作

通感、赛博格与数字世界里的触觉

 

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人类的身体机能,此为赛博格最早的形态。过去几十年间,技术发展让赛博格逐渐从设想变为现实,许多有身体障碍的人士也通过包括义肢、人工耳蜗等等技术手段,摆脱了肢体的障碍,甚至有时候技术还能超越人类天生之生物体能力。触觉也不例外。

 

赛博格这个名词的由来(太空殖民)

donna haraway 的书《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

《人类的触觉》

 


仅靠文字和图像来传递触觉/触感世界是困难的,就像我们每次做《触摸与想象》读书会,都会以复刻来阅读讨论一样,身体力行会带我们走出头脑与语言的迷雾森林。理论或研究常常滞后于创作,从结果倒推不仅容易削弱作者作为人的复杂性,也削减了过程的复杂性。复刻的意义不是为了重现经典,而是通过更具实感的方式让抽象的概念、陌生的描述落地。这可以成为补充和扩展文献阅读、图像检索的新方法吗?我们希望工作坊的体验就像阅读一本杂志一样:没有压力的打开,可以深入的去研读,也可以跳跃式的浏览,甚至在工作坊结束后再打开都可以。

《触摸与想象》读书会现场以及参与者复刻的史云梅耶触摸板


当我们不再旁观而是”做“,就会少些判断,多些接受,也会有更多发现。希望这8周我们都能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和世界。也希望我们都像阿布拉莫维奇说的,在未知的冒险中拥有时刻准备失败之心,但不是为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人!


如果把线上工作坊看作一个大学,文本的讨论就像是你可以选择的讲座或者小组讨论会;我们的触摸工作坊就是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而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且不限于:


触觉词典工作坊、触摸剧工作坊、触觉地图、……

触摸材料板、触觉游戏、史云梅耶的触摸板……



理论和实践这两条线是互相并行的。你可以自由搭配你希望学习和实践的内容,甚至可以在这里招兵买,自发组织活动——没准新的触觉艺术小组就会在这里诞生!就像杨·史云梅耶号召的一样:成为触觉艺术的前驱吧!



我们鼓励你带着研究和创作的心态来报名,你的贡献越多,付费就越少:根据发起内容活跃度获得退款(即refund,需提前申请,见文末二维码)。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欢迎聆听者或者旁观者,在工作坊中你没有任何义务需要完成。如果你感觉良好,也可以选择捐赠(donation)的方式,鼓励我们做更多更好的项目。

-触摸想象工作坊报名信息-


时间:11月初-12月底(8周)

截止日期:10月24日

 费用:980元(全程)

 积极参与可申请refund:200-600元

 协作平台:邮件组,milanote,微信


报名可以扫下方图片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申请有条件退款(refund)请扫下方二维码



--主办单位--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且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动手而获得知识以及理解,不只是通过文字和图像。我们也会时不时举办线下工作坊,让读者有机会参与到意外发现的过程。



《灵感买家俱乐部》是一份关于「工具、观念和谜题」的电子杂志,和一群独立创造者、自学者和冒险者。



触目Tactileye是一个致力于研究触觉艺术的艺术小组,主要创作一种我们称为触摸式戏剧的艺术形式。在屏蔽视觉的前提下,使用道具或者动作来创造感官,并通过这些形式来讲故事。我们定期组织集体排练、个人创作、线上读书会和公众工作坊。艺术小组一直保持去中心化、开源开放、自由流动的状态,欢迎任何对触觉艺术感兴趣的人加入,以任何他们自愿的形式参与和组织触目的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